从我上二年级起,朱老师就教我美术。她是个温柔而让人容易接近的老师,她的眼神充满着爱。她没有老师们特有的那种严肃,因而更像一位慈母。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选我去画画,但是我还是会认真画好每一张画,特别是水粉画,因为我很喜欢调色。
以前,我没有画画的基础,所以学起画水粉画来比较累人,从我第一次接触它,我就被调色给难住了,可是老师的话让我始终相信我能把它学好:你是一个有才气、有灵气的女孩。真是画如其人啊……每当作画时,我都会想起她说的话,这时,我的耳根总会微微发烫……
调色是创作水粉画的基础,我始终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可是要调出完美的颜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记得我第一次创作作品《采莲》时,就遇到了难题。在作画前,老师总要带我去观察实物,可是当时因为条件的限制,老师没有带我去观察荷花,而是给我送来许多荷花的照片,有的已经发黄了。老师说,这是她以前积累下来的绘画素材,让我参考。我拿起照片,仔细地寻找着最漂亮的荷花。勾勒、打底,就剩下花瓣了,于是我按习惯开始调色。我满怀信心,把荷花仔细地画完了,还仔细欣赏了好久,我对这幅作品觉得很满意。我正准备去送老师裱好,这时候老师也拿着一叠书急匆匆地上来了,可以看出她是直接从教室里赶来的。老师看了我的画,第一句话就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失败的作品,重画。我差点哭了出来。似乎老师瞥见了我的表情,老师的语气舒缓了许多:“你的画面布局不错,这是值得表扬的,我刚刚说话太急了,是为你的一幅画可惜啊!你整幅画缺少灵气,问题全出在了花瓣上。”说着,老师拿起画笔在草稿上画了起来,那沾满粉笔灰的手指灵活地操作着手中的笔,不一会儿就画好了。我仔细比较着两幅画的差别,确实,我的画太平板了,尤其是花瓣,没有色彩的渐变,没有一丝的生气,就只是一幅画。而老师的荷花却栩栩如生,花瓣的尖端是鲜红的,渐渐地变换成淡淡的粉红,好漂亮啊!我正入迷的欣赏着,老师在边上鼓励我:“试一试,用画国画的方法蘸去颜色,你也可以画得好的!”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在笔身蘸上淡的,在笔尖蘸上浓的,再斜着笔锋出笔,不就能画好了吗?老师可真聪明!居然用到了画国画的方法!终于一幅《采莲》“出炉”了,朵朵荷花小巧玲珑,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浓妆艳抹,漂亮极了。老师在绘画时融合的国画方法可真有效啊!后来我的第一幅“大作”获得常熟市“博物馆奖”。
老师的教导我一直铭记于心,我从老师的“融合”中学到了许多,包括我对调色的重新认识:融合了白色的红会更粉,融合了黄色的绿会更嫩。融合了精妙构思的画会更美,融合了浓浓师爱的学习会更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