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学派的人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老子所创的道家亦为其中之一。然而,老子却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历史上许多修道者的生平来看,老子的“道”确实不同寻常。如东晋著名的道士、医药学家葛洪,他生于乱世,却不趋炎附势,以悲悯仁爱之心,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一生以修道和济世利民为己任,鼓励人修道、重德、向善。再如唐朝著名的诗人韦应物,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其下定决心向道后,竟能安于淡泊、节俭的生活。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抉择,我也一直在追寻着自己认为的真“道”,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上能够以诚待人,宽容忍耐,常怀感恩的心。
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感觉病人、病人家属、医护人员,他们总体上都有各自要维护的利益,都有一种怕受伤害的防范意识。因此,每当有好人好事出现的时候,我在被感动的同时,会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个做好事的人高兴,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多向他学习,努力让自己做得好一点。之前在“心脑血管”的时候,我跟的导师人品特别好。曾经有一个病人便秘很严重,能用的药都试过了,病人状况没有多大改善,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导师他自己用手把病人肠子里的大便抠出来。我想,面对如此为病人着想的医生,没有人会不被感动的,谁都会认为他非常了不起。做为他的学生的我,我有义务将导师的无私品德继承,并将这种正能量传递出去。设想,如果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以导师那种多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行为目标,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了。
在大学里,我曾经做过学堂的义工。学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风景很美,村子里的人们都很善良、朴实。在那里,生活特别简单,早晨六点半到七点钟是晨读时间,小小的学堂里藏了不少好书——东西方的名著,文学哲人的著作,还有供给孩子们学习的经典、连环画等等,大家可以随意选取一本阅读,并可在闲暇之时交流一二。在阳光明媚之时,我会帮忙做些晒书、清理茶具的惬意小事,或者是把吊床绑在屋后的树上,以最舒适的姿势躺卧着,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本。除此之外,做饭时,到屋后的菜园子里采摘些蔬菜,给农家小菜做准备。若逢果实成熟之时,总也免不了大饱口福。从最早的桃子、梨子到后来的枇杷及前段时间的柿子。有点遗憾的是,我没赶上花生收获的时候;幸运的是,我尝到了纯绿色的花生油,气香味浓,真的很美味。学堂的月末读书会让我感觉很有人文气息,我有幸赶上了一期以“《红楼梦》的耕读生活”为主题的读书会。那日恰巧有对红学了解甚深的姑娘,大一点的曾经在大学里创办了红学社团,小一点的对红学几近痴迷,记不清看了多少回了。大家都发表着自己的所思所想,着实令我大开眼界,让我对红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当今这个道德日益消退的现实社会中,由于担心自己会在物质的无止境追求中沉沦,于是我常常会问自己:是否勇于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道”,是否能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真的希望会有更多的人真正发觉自己久远期盼的是什么。也许,踩到老子的“道”的一角,就能够使人们在看到有人做好事时不再说他是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