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故乡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眷恋,是从1983年我离开故乡随蒙冤二十余载的右派父亲平反回到他原工作地陕北开始的。刚从乡下农村来到千里之外热闹的大城市,我有一种莫大的激动和兴奋,不知愁为何物。上初一来到新的环境之中,陕北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自己的河南话人家也听不懂,我只有回到家里和父母在一起才能恢复久违的欢乐。对于当地人,一开口“中”就明确告诉人家你是一个“河南担”(因为解放前河南常发水灾,好多河南人背井离乡,挑着担子拖儿带女四处流浪,所以当地人把河南人叫做“河南担”)。刚开始我听成"河南蛋”误以为他们骂我,还和人家纠缠不清。后来父亲的一番解释让我对故乡有了更多的理解,对河南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河洛地处九州之中原腹地,乃十三朝古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杰地灵,光耀中华。她是中华民族之根,历史文明之源,因此河南人把"好、行”等都说成“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慢慢的,我熟悉了当地的方言,可一种思乡的情愫却油然而生,我开始回味童年时代在故乡和伙伴到野地摘野菜、上树摘柿子和捋槐花、进山摘酸枣等等难以忘怀的件件往事。故乡那韵味悠长、曲调缠绵的河洛大鼓、洛阳曲剧让我留恋和怀念,成了我寄托思乡的替代。我购买了收录机,收听家乡戏,购买河南坠子、河南曲剧、豫剧、唢呐等磁带。有一次,陕西电视台播放马琪、周玉珍主演的《寇准背靴》全场,我就用空白磁带录了下来,至今还保留着。当有河南戏电影放映时,我们全家就早早来到现场,仿佛回到家乡那片梦牵魂绕的热土,那份激动难以言表。大学期间行走在西安街头,一段悠扬的家乡戏从屋中飘出,一打听,准是老乡。老乡见老乡,倍感亲切。有的是当年逃荒来的,有的是他们的后代。全国各地,不管多么偏僻荒凉,到处都有河南人顽强不屈的身影。陕北作家高建群在一本书中对河南人倍加赞赏,说他来到俄罗斯和我国交界的一条小河时,摆渡人竟是一名河南人。我读到此处,心一下被震撼了,深深为这些河南人的铮铮铁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父亲退休后,虽然条件优越,可他执意要回到故乡。河南人顾家啊。只有离开故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到这份感情的分量。谁不说俺家乡好。当我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时,我才体会到海外游子和台湾同胞为什么腰缠万贯偏偏要回到小小的故乡,把家乡的黄土带走留为纪念,他们带走的是对家乡的一片情啊。河洛是一位深情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河洛儿女,是这片千年热土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洛阳牡丹甲天下。每逢四月牡丹飘香,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共同欣赏牡丹迷人的丰姿,感受洛阳这座新型现代都市的辉煌。故乡,我祝愿您如美丽的牡丹般
永远璀璨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