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自勉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也立志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少年周恩来更是立誓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人们心系天下,立志报国,当然他们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勤学苦读并且有着远大的抱负,才能历经磨难而不衰,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就与勤学是分不开的。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勤学筑起了成就的道路,无论聪明与否,无论家世背景,想要取得成就,必须得掌握丰富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最终成为一代文豪。“焚膏继晷”也成为了美谈,由此可见,成就与勤学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光勤学没有志向也是不能够的。志向是勤学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勤学提供强大的动力。若失去了志向抱负,勤学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终究幻化为泡影。曹操曾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因为这样伟大的志向,曹操才能够建立起魏国并成为三国中的霸主。因此,我们不仅要养成勤学的习惯,更应有远大的抱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有一颗心,一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如今,大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以及优越的生活,是的,这并没有错,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目标是否太过于狭隘了呢?不妨把目标放大些:读书是为了中国更好的将来!但是,现在也大有一些不愿意读书,怕苦怕累的人存在,这真是令人汗颜!我们有着比前人舒适的学习条件,我们不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我们也不用“蒲草为纸”、画灰练字”,所以,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发扬勤学刻苦的优良美德。
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言行一致,终生不渝。在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牢记周总理的教诲,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而拼搏吧!
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