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孩子的学生接受了作为谢礼的牛,被世人唾弃,认为其太过贪心,只有孔子夸奖他,认为此事可鼓励更多人救人;赎回奴隶的学生不曾报账,被大家夸奖品德高尚,却被孔子斥责,认为此举会影响人们赎回奴隶的行为。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孔子之举是在哗众取宠,可我却觉得,这恰恰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即更深层面的思考。
何为更深层次的思考?窃以为是透过表层看里层,透过早上冒着热气的牛奶看到父母的浓厚爱意,透过那严厉的斥责和督促看到老师的殷勤盼望,透过鼓励的目光看到朋友的默默支持。正如龙应台的《目送》中写到,我看着他渐渐远行的背影,明白,不必追,不必追。龙应台透过儿子远行的背影明白了放手,为何我们不能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这世界美好的星星点点呢?
不止生活中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上及国家,民族就更加需要了。听到一则新闻,你是会一笑置之洗洗就睡,还是会蹙眉闭耳细细思考呢?不知只关注眼前之事的你能否想到,在那个烟气从男人的黄牙里飘出,哭泣从女人的裹脚步里传出的年代,有个看透一切的男孩宣示着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有个人以笔为杆的战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么多个英雄烈士透过残破不堪的国家看到民族崛起的希望,为何我们不能透过国家政事去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透过生活看到那隐藏的爱意,因为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我们不能透过新闻时事感知国家发展呢?因为我们缺乏敢于承担的责任。为什么我们只能做芸芸众生,无法成为人上之人,因为我们缺乏深度思考的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主动思考,让思维发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日积月累的坚持下,你会慢慢感受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变化。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颗会思想的苇草。人生命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思考,魏征也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有深度的思想才能抓到生活的本质。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仿千层面,那么最具有层次感的便是最完美的,人生充满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