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乌鸦都不再啼哭的寒夜,白色的灯光下,我坐在钢琴凳上,抚摸着洁净、整齐的琴键,独自一人面对着这位古朴、典雅、庄重的朋友时,我的心中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一周后,我就将参加钢琴十级的乐考,所选的曲目是我与指导老师蔡老师权衡,反复斟酌定下的,在备选的几首中选了一首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知名度不高,却极富感染力的。但是,我却与老师对这首曲子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分歧。老师认为这是考级曲目,应该按照艺术本身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而我在看完曲谱后,认为可以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在其中,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曲子的表现性。
更加令我动摇的是,连我的父母也都纷纷为大局考虑,认为考级曲实则考验能力,达到考核目标就不错了,又何必要画蛇添足地加入个性化?更何况,这是节骨眼上的考试,今天的考试如果不通过,就是极大地影响明年的升学,因此,无论如何都要过。
坐在这里,想着钢琴老师一句一句冰冷的话语:我话都说到这个点上了,反正这个曲子,你要想过,就必须这样弹。以及父母的:少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你还不具备艺术家的资本,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二字应试。
万般无奈,到头的灵感就这么浪费了。抬起疲惫的眼皮,我强打精神,再仔细地阅读了一下乐谱,真没想到,这一看,更多的灵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赶紧拿起铅笔,这里添一点,那里补一点。眼前的曲子,已再也不是原版了,因为它已融合了我个人的情感,我情不自禁地演奏了一遍,我大为满意,用耳去聆听,能听到灵动,听到绵绵的情。
这一霎那,也就在这里,我终于坚定了信念我要执着地坚持下去,把这份情感带入考场!
随后的几天练习,我每天废寝忘食地练习,实则不是练习,而是一个字品。好的音乐,不但要雕琢,还要细细地品。
坐在考场上,优雅地用手指弹出音符。终了,那个瞬间,所以人都为我叫好。起身,回顾四周,是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