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廊檐下总挂着一盏红灯笼,每到夜里就会亮起,像是承诺,像是守望。
“天黑了,这个红灯笼,挂出去……”这是年过八旬的爷爷每天永恒不变的话语。边说边拿过拐杖,枯枝似的手似乎跟拐杖长在了一起,提着灯笼走向屋外。拐杖击打着瓷砖,发出一轻一重的声响,伴着狗吠,随着山风消融在夜色里。
爷爷吃力地将脚踮起,许是佝偻的背让他错估了屋梁的高度,拿着灯笼的手使劲向上,够了四五遍。终于,红红的灯笼摇曳在廊檐下的山风里,似红色的涟漪在夜色里一圈一圈地向外荡漾开去,照亮了门前的小路,照亮了路人的眼。
对于爷爷的举动,家里人的认识却总是不如邻里透彻。
乡里的孩子野惯了,整日东跑西蹿,村西头的牵牛花开了几朵,田里的老鼠窝下了几只老鼠仔,谁家的猫没回家往哪儿找……他们都清楚。
当劳动了一天的大人们回了家,做好饭,天已暗,悠长的“娃崽,回家吃饭啰”叫喊声四处回荡。那些熊孩子们像归巢的鸟,从四面八方飞回,一路黑灯瞎火,磕磕绊绊。
“刘爷爷,您家的灯笼真好,照得路亮堂堂的。""别怕,再晚,我家的灯笼都亮着。”
坐门槛边的爷爷每每听到,总会笑得眉眼眯在了一起,那种满足似乎比手里捏着的老烟管来得更甜蜜。
红灯笼依然摇曳在廊檐下,绵延的群山再怎么高大也阻挡不了外出闯荡的心。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我的父母也进了城;像很多老人一样,爷爷也选择留在乡里。
我们接到邻家大叔的电话,说爷爷踮脚挂灯笼的时伤了脚,至今没好。我们既担心又懊恼,父母工作渐渐有了成绩,想接爷爷来城里,可怎么也拗不过爷爷的牛脾气。
汽车在群山里蜿蜒前行,公路的终点在镇上回村必须步行翻过一个山头。天色渐暗,少了城市的灯火通明,看到前路的每个黑影都似鬼怪在张牙舞爪,我竖起耳朵,紧张地辨别着四下里虫鸣窸窣。
“快看,爷爷门前的红灯笼!”爸爸的惊呼给我带来了希望。“看到灯就快到家了!”
小村庄散卧在山坳里,爷爷的红灯笼,就那样孤零零地悬挂在廊檐下。那光微弱得像游丝,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但又那样源源不断,总在你恐慌时晃亮了你的眼,温暖你的心。
我飞奔向灯笼,因为心中有光,脚下的崎岖也变得不再可怕。
还未到门前,就看见爷爷坐在门槛上,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得连说:“知道你们今天要回,我早早地就挂上了灯笼……”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想我明白了爷爷的执着,跨越千山万水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