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朱载育写有一首名为《山坡羊·十不足》的曲,以夸张而又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人的欲望的无穷无尽,劝人珍惜拥有,知足常乐。曲文如下: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曲文文辞诙谐易懂,琅琅上口,读之让人莞尔之余,又发人深思,促人警醒。遍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几人能独善其身,不陷入朱曲中的那种欲望螺旋呢?
就拿我们常见的身边人、身边事来说。没房的时候,我们想着买房。于是削尖了脑袋买房。有了房的时候,想着买车。买了车,又嫌房子太小、位置不好,于是又买更大的房。买了更大的房,车又跟不上时代了,又是攒钱换更好的车。儿女们要上学了,上学要上名校,又要削尖了脑袋上更名的校。然后儿女们毕业了,又要买房子……月收入两千太少,月收入三千太少,月收入一万还太少……这中间已是岁月匆匆,在“鸭梨山大”的埋头奔忙中,有一天对镜自照,会忽然发现我们已不再年轻。再看房子还是国家的,我们最多只有七十年的使用权;车是会老旧的,辛辛苦苦买来的车,没几年就成拖拉机了;儿女们有了好房,出了窝,也不属于自己了——而且儿女们也要面对着自己当年曾面对的一切,从新开始忙碌,无暇它顾。最要命的是,你会发现如赵本山小品里那句凄凉透骨的话说的那样,有一天一觉睡去,奋斗这一生的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属于自己了。
最近一首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走红大江南北,据说听哭了不少人。央视《新闻联播》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个话题: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头看我们的时间,是不是有一大半都是被无限膨胀的欲望给吞噬了?
当然,你也可以辩称现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让人无可奈何,只能埋头苦干,随波逐流。当然这是非常现实的需要面对的难题。另外适度的欲望,也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在这里并非想要宣扬“禁欲”思想,只想劝人面对欲望的高山,攀爬要适可而止。
前年曾到成都去,逛三圣花乡,逛锦里、宽窄巷子,感受最深的,是成都到处都是哗啦啦响的麻将摊,到处都是闲坐饮茶的人,直接的感受是成都人都非常的休闲,非常的会生活。奇怪成都人都不用上班吗?导游说及当地这种打麻将、喝茶的风俗由来已久,而以汶川地震后尤甚。地震让震区的人更加明白,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放慢步子,放下欲望,让自己生活的更休闲、适意一些,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经历过死亡的人对生活的大彻大悟。
欲望的高山没有顶峰,因为攀爬此山的人,是永远到达不了顶峰的。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停下来,感受一下眼前的风景,学会让自己过得更闲适、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