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和母亲,对于人们来说是两个神圣的、情意深挚的名词。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又会增加一个母校。直到现在,我每想起小学就读的北京市第十八小学(现在的府学胡同小学),初中的北京第四中学,高中的师大附中,就心潮澎湃,尤其是对于师大附中更是怀念不已。在这个阶段(1934一1937)我经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二九运动,并且决定性地选择了我的人生道路,加人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60年矢志不渝。
回首往事,许多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1918年我降生在这文明古老的大地上,中国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我的母亲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谆谆告诫勿忘国耻,讲到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的21条,母亲愤慨的神情,至今清晰。当我稍大移居天津后,目睹骄横的日本浪人横冲直闯。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收回租界?这成为我心中的间题。1929年全家搬到北平,我亦正式进人学校,受到爱祖国、立大志的教育。
我考人初中那年,恰逢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学校开学典礼,校长训话刚完,我立即跳上讲台,激昂慷慨讲述日本侵占东北的罪行,高呼坚决不当亡国奴!我声泪俱下,全校师生为之动容。从此,我参加了学校的抗日活动。带头人就是当时高三的学生,以后成为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的黄诚同志。
初中毕业,因为考虑到师大附中民主气氛较为浓厚,我毫不犹豫转学到师大附中了。这时我已开始阅读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和一些进步书籍。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下,进人高中后,我的思想进步较快。先是在学校内自办壁报,曾写热烈欢迎著名左翼作家巴比塞来华等文章;参加校内读书会,以及参加全市学生的娠济黄河水灾活动等。去年,我读了1935年11月组成的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谷景生写的文章。我才意外而又亲切地知道,我那时已是在党引导北平大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