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奶奶已经年近九十,头戴着一顶深褐色的手织毛线帽,帽子上历经岁月沧桑的破洞里,露出几缕花白的头发;脸和脖颈上有着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许老人斑;穿了不知多久的棉袄灰不灰,黄不黄——看着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如果把她混在一群老人堆里,也没有谁能一眼辨别出她。但就是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不仅不拄拐杖,而且还能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去集市上卖东西!
奶奶人生的前半段,也是历经坎坷。
奶奶是江苏南京人。在她六岁那年,侵华日寇在淞沪会战后来到了她的家乡附近。她的妈妈当时在
一个日军事务所里担任厨师,
一次午饭后她妈妈偶然听到日军在参谋长的“不扩大”方针以及战地指挥官“进攻南京”的计划,听他们最终选择了后者,便找了借口回家带上奶奶和奶奶的弟弟逃出了南京城,躲过了一劫。而我奶奶的爸爸因为在外工作,联系不上,所以早上上班前见的那一面,便是最后一面了。
两日后,日军下达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十日后,日军攻入南京城……
我是通过与奶奶的电话了解到上述情况的。
但奶奶说到这儿,忽然停了下来。我当然知道为什么,那是一种亲人离散,家园被毁,而自己除了逃亡别无他法的无奈。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来安抚她,于是也陷入了沉默。后来还是奶奶引出了话题:“接着我就逃到了安徽的仙踪镇(今属于马鞍山市)。”我感到很诧异,不仅是因为南京到马鞍山直线距离有六十多公里,更重要的是她平时还是一个唠唠叨叨,总喜欢把话说全的人,怎么这次却概括得如此简练?
我向她深究,这才知道那时她整天就是没日没夜地走,尽管又困又饿,腿还像拧了发条一样在动,但大脑已经彻底没有感觉了,只有吃东西时还有点精神,其余时候就像个只会走路的机器,连眼睛也只是盯着脚下的路,转也不转。不过,凭她现在还能在集市上巧舌如簧地推销自己卖的商品,我便想象出,生活是如何逼迫当年只有六岁的女孩,敲开沿途人家的门,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千方百计地说服别人施舍给她一点东西吃……
来到马鞍山定居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由于弟弟还小,她就被当作大人一样和妈妈一起做小生意,后来也帮街坊挑水,换取生活用品。这扁担一拿起就是七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奶奶现在还能挑着八十多斤的担子,每天早上一路小跑地去集市叫卖的原因。甚至在她这个年纪连熟人驾驶员都不敢载她了,她依然想办法去百里之外的地方进货。其实她并不缺吃穿,相反,子女孝顺,生活富足。
奶奶如此闲不住,只是因为她年轻时受的苦太多,多到她已经无法清闲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