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红楼几多梦,百转千回。唱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唱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读罢、泪流、回首,在落叶斑驳的碎影中,略略窥见了潇湘妃子清浅的双眸。
小时候,初读红楼,对里面的众多人物弄不明白,勉强借助“护·官符”提到的这四个家族的线索,才把他们的关系稍微理清楚。带着些许懵懂,初识红楼梦,不明宝黛间的似曾相识,不明邢王两夫人间的勾心斗角,不明仆妇中的指桑骂槐。只看到了元春省亲满街华盖蔽日、重修大观园的奢华,看到了花柳繁华、富贵温柔的荣宁二府里,丫鬟、哥儿、小姐们的玩闹,看到了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为讨众人欢欣的嬉笑弄巧。读至深入,虽不懂芙蓉一树花尽无言,是晴雯低低引述着风流灵巧招人怨,但亦逐渐明了宝剑携喷涌的鲜血而舞,叫喊出尤三姐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蔚然;井水冰凉、浸透着刚烈金钏抱恨的心;剪刀下纷纷洒洒飘落的秀发,闪烁着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孤吟……幼时的我在红楼梦的悲歌中成长,日渐懂得生命的可尊、可敬、可爱。
后来,续读红楼,始开始捕捉诗词的影子。如小儿扑捉彩蝶,无意间我扑入了金陵十二钗的海棠书社。“皮里阳秋空黑黄”是蘅芜君少有的辛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潇湘妃子用泪珠浸出的诗行;“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是枕霞旧友真名士自风流的高歌;“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是贾府惊破繁华梦的悲哀。那一首首诗词歌赋渲染我心中的诗意,点拨我笔下的字迹,让我在文词之海中悄然成长。
上初中后,再读红楼,复在书中体味那个封建士族与整个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败落,我仿佛懂了。“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毛泽东),那是无边无际的贪念将双手伸入镣铐,将灵魂锁入铁窗;是一时的热闹繁华造就“大厦倾倒”时的凄凄惨惨戚戚。还有那封建制度的丑恶斩断了人情冷暖,潇湘妃子泪尽而逝,只留下斑竹一院,香魂飘散终于风干了黛玉旧帕上的泪迹;独守空房渐渐消散了宝钗身上的冷香;家事不幸慢慢洗去了湘云脸庞的彩妆;悲歌一曲早已了却了香菱一生的忧伤……
合上书页,人去,楼空,青山依旧,夕阳残红。细细咀嚼书中那岁月的故事,年龄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红楼的陪伴下,凝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