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心情糟透了。感觉自己工作业绩不错,可竟然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回到家做好热腾腾的饭菜,把家里料理得井然有序,也没得到一句赞美的话。好像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一样,生活怎这么乏味啊。今天越想心里越委屈,回到家干脆什么也不管,把自己重重地丢进沙发,随手拿起新买的杂志看起来。我先浏览一下目录,突然,一个很清新的标题《
花朵静悄悄地开放》映入眼帘中,我饶有兴趣地阅读起来。文章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某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十六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灰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了。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苦口婆心、因势利导地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缺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大家炫耀;更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为了改变和遏制他的不良行为和做风,法师想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教案——这一天,法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这个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
花卉的生态状况。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主动找上门来,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法师听罢,轻轻地问:“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没有,”小沙弥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着我呢。”“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纳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小沙弥愣怔一阵之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诺诺地对法师说:“弟子明白了,弟子明白了!”故事看完了。可我心里却再也无法平静:
花朵静悄悄地开放了,不张扬,不炫耀。可人们还是闻到了它的清香,看到了它的芳蕊,它向人们昭示着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良久,我不由自主起身来到窗前。窗外,阳光静静无语,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它的温暖明媚;微风徐徐吹来,空气静静无语,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它的清爽宜人;抬起头,蓝天静静无语,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它的浩渺无垠。大自然亦如此,那么人呢?我不禁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公,他的一生真正是不张扬不炫耀的,可是他的诗词却流芳千古,鲁迅先生就曾这样说他,“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节目里的林秀贞,这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从她二十多岁嫁人开始,三十年来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没有过惊天动地,也没有读过圣贤经典,她在那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着那些老人,从没怨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妇女感动了整个中国。她就如那山里的一朵淡淡的山菊花,不炫耀,不卖弄,静静地绽放。
花朵静悄悄地
开放。是啊,山深愈幽,水深愈
静。真正有学问有道行的人,真正成功和芬芳的人生,不见得要张扬和炫耀的。想到这里,我的脸亦如小沙弥一样的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