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叫张有德,今年六十五岁,现在住在嵩县县城北店街,老家嵩县纸房乡西沟村东沟组。
1954年,俺出生在素有“四十五里倒回沟”之称的倒回沟沟脑,属于嵩县纸房乡西沟村东沟组,小山村四面环山,出门是山,抬头见山,抬腿动脚得爬山,虽隶属纸房乡,可是距纸房乡政府走近路也得60多里山路,得翻一架大山,翻过分水岭,走山路,出吕沟,60多里全靠步行;若坐车的话,得先步行10多里,才能坐上车,光出倒回沟就得35里,然后得坐车1个多小时,颠簸百十里才能到乡里。平时去附近的黄庄街赶个集,也得跑60里。由于村里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手机没信号,信息闭塞,运送物品全凭肩挑背扛,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外边的东西运不进山。村民只有守着挂在山坡上的那亩二八分薄地勉强过日子,每年的收入只能靠种庄稼。收成微薄,收多收少看天吃饭,好的年景人均能收200多斤粮食。薄收之年,还得靠买统销粮勉强糊口,一家五口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转眼到了1997年,俺初中毕业的大儿子二十多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俺是天天愁,夜夜盼,托亲戚,找朋友,提东西送礼品,巴望着能为儿子物色一个媳妇,可是,两三年过去了,花光了家里的近万元积蓄,儿子的媳妇还没有着落,提的对象都嫌俺家在深山沟,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眼看着儿子就要过年龄了,俺是干着急没办法,最后只有下了狠心,决定送儿子出山,让他自己去找出路。临走时,我再三交待他:“无论如何得找个媳妇,不管是当螟蛉儿,还是当倒插门女婿,能找个媳妇过日子是最起码的,也是最低目标!”儿子带着少的可怜的钱只身到了县城,找到一个在国营理发店的远门亲戚,拜师学艺,没有钱住店,他只好到XX单位,找看门人借宿,没有钱吃饭,儿子总吃不饱饿着肚子,后来,儿子自己在县城单干开了一个理发店,生意日益兴隆……
又过了两年,老二娃子也走出大山,到洛阳打拼几年,自己在关林市场开办了日杂五金批发商店。到了2000年,俺村才架通了高压电,修通了通往山外的土路。2005年,俺和娃子们商量商量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俺也走出了大山,到县城闯荡,把家里山上的特产贩运到城里,把山上的木头经过简单加工成生活用品,像案板,杆杖等等,销售给城里人……
真是走出大山天地宽啊!借着党的好政策,俺家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大老二相继娶妻生子成了家,俺也早就当上了爷爷,老大一家四口人,老二家五口人,加上俺老两,全家11口人热热闹闹,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老大在嵩县城开理发店,不仅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而且还在北店街买了一处宅基地,盖了一套房子;老二在关林市场批发市场生意兴隆,不说生意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光买的房子都值近百万!两个儿子不仅在城里娶了妻子安了家,而且新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俺凭着这辆三轮摩托车,来往在县城和老家之间,贩运山货,在嵩县城摆地摊卖山货也是出了名,发了点小财……
现在,认识俺的人谁不夸俺日子过得好啊!叫俺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走出大山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