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娓娓道来,看似平淡而意蕴绵长。
王安忆属于知青作家,也是逍遥派作家。她与其他一批类似的知青作家写就了一个个逍遥派的独特故事。他们的许多作品,直接承袭道家的逍遥游思想。他们在剧烈的时代变迁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独立安静的内心。成书于1995年的《长恨歌》正是一部逍遥派作品。
与其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王琦瑶,还不如说是那座上海城。王安忆是以一只鸽子的眼界来俯瞰上海的一切,以上海为空间,以王琦瑶的生命维度为时间轴所描绘的一幅浮世绘。对的,王的笔法可以说是细腻,也可以说是平淡,平平淡淡的写了一曲长恨歌。
王琦瑶代表着一种人生滋味。在一条弯弯窄窄的小弄堂里,房门一闭,便万物于我皆休了。无论是繁华到荼蘼的旧上海,还是举国沸腾的革命年代,亦或是春风渐吹的改革开放,王琦瑶始终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如同文火煮开水,或者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她是上海市民精神的化合物。小说中有几个极为典型的人物,他们也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背景,如李主任、萨沙和长脚。王琦瑶与他们的相遇交往必然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的意味来。而这些别有用心的意味正是王安忆所要表达与反思的。
至于王琦瑶为什么会死,而演出一部长恨歌来,我想应该是城太大,人太小,岁月太长,生命太短,时代历史太厚重,心灵太过轻灵吧。但王琦瑶毕竟活过了三个时代,相比李主任之类的三个人,不能不说是王琦瑶胜利了。李主任在解放前夕坠机身亡;萨沙去了西伯利亚,生死不明;至于长脚,在杀了王琦瑶之后他也命不久矣。这个对比是多么意味深长啊!时代洪流过于强大,小人物怎么生存?王安忆告诉你了―――文火煮白水。
不难看出王安忆对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的疏离,对于重新认识市民精神的思考。人要往小处做。王安忆曾感喟到:生活却实在只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更好一些。
不得不提到阿城,他的《棋王》同《长恨歌》等逍遥派作品一样,表达了一种对道家处世态度的现世理解。在《棋王》里,几乎看不到关于混乱时代的控诉,反倒是看到了知青们杀蛇聚餐的趣味,王一生车轮大战的酣畅淋漓。王一生的处世法宝便是下棋,棋盘远无人世的复杂诡谲。王一生更是个务实的人,这集中体现在他对于吃的态度上。无独有偶,《长恨歌》中的小民们总是对吃很感兴趣。五十年代在平安里小屋里的下午茶,火炉边的小吃;改革开放后在王琦瑶家中的餐会。还有六几年的时候王琦瑶与程先生对于吃饭做菜的折腾。有人云:万般皆伪劣,唯有吃饭真!倒是真的很。
《长恨歌》并不仅仅是平平淡淡、娓娓道出沪上淑媛的长恨而已,于这平淡之外更有一种作者的良苦用心,倒像是一道需要细细品、慢慢喝的功夫茶,不同的时代给了作者特异的思考空气,使得作者焙炒炮制出了思想的茶叶,加上时代的茶水的泡煮,方得一杯初品微苦,回味清甜之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