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每当这熟悉的布谷声声在耳畔响起,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忆起那担一直鲜活在我生命中的青青秧苗……
读高三那年,几次模考的失败,让我丧失了继续前行的信念,认为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再说,脚下的路还多着呢。
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家时,正赶上农家插秧的忙季。听我讲了不想读书的原由,母亲愣了愣,继而淡淡地说,下田插秧吧。
躬腰屈背插了几把秧,直累得我唉声叹气、如芒刺背的难受。母亲说,这样吧,你回家把秧苗担来,我一个人插好了。
用来盛秧苗的是系着四根绳子的蛇皮兜子。挑着这样的担子走在坑洼不平的田间小道上,可不是件简单的活计,既要留心脚下的磕绊,又要协调好步伐和摇摆的秧兜子间的平衡。可我一个学生娃,哪能掌握这个中的诀窍呢,再加上田埂湿滑,腿脚无力,一路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不是后面兜子砸着脚跟,就是前面兜子磕打着膝盖。
我滑稽的挑担姿势引得路边插秧的人们不断哄笑。狼狈之极的我想加快步伐,尽快把秧苗送到目的地。然而,越走快,前后两个兜子,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摇摆得越厉害,毫无节奏的摇摆,几乎拉扯得我寸步难行。
听着耳畔人们肆意的笑声,羞愧难当的我在心里埋怨起母亲,真不该叫我回家担秧苗,你还不清楚儿子的能耐吗。而且,我一路踉跄走来,插秧的母亲还直起腰来看了好几次,为什么就不能来接替我一下,故意让儿子丢人出丑呢。一走神,一个前栽,担子终于甩出了肩头。我无助地望着母亲的方向。母亲也正朝我这儿望着。然而,母亲依旧弯下了腰。
强忍着心中的怨火,我重新拾掇好秧苗,紧咬牙关,挑着担子一步一步朝母亲挪去。终于站在母亲的面前,我几乎是用着仇恨的目光瞪向母亲。母亲缓缓地直起腰———我看到母亲一张泪流满面的脸。
第二天清早,带上母亲熬夜蒸熟的馒头,掮起行囊,我回到了课堂。以更加坚毅的努力,一路走了下去,最终赢得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多少年过去了,那担青青秧苗,以及母亲那张泪流满面的脸,始终在脑海眼前清新如昨。那一次,母亲用近乎铁石心肠般的别样母爱,让儿子彻头彻尾地醒悟,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困难时需咬紧牙关,挺直腰杆,闯过去。闯过难关,冲出低谷,人生的明天,就会像那担春天里的青青秧苗,在收获时节,结出金黄灿烂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