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住在一个很普通的大院里。和别的院子一样,在它的中央安置着用青石堆砌成的,被岁月磨洗得发亮的古井。清澈见底的井水曾养育了数代人。它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也是整个大杂院一切历史的见证人,它见过人们争吵,也见过大杂院的融洽,和谐,欢乐。 就在那春风送暖的三月里,大院中搬进了一位新住户刚调来南京的某中学的姓刘的女教师。 在这位女教师眼里,那口井似乎是太落后,太累赘了,而要用井边那唯一的吊桶打水,对她来说也确实是个难题。她试了三次,可那水桶就像跟她作对似的,总不往下沉。 这时,大院里离休的老党员李伯走了进来。他刚刚参加了街道组织的植树活动,满手的泥土把老茧整个给描画了出来,斑白的两鬓还流着汗水。然而,他连身上的灰也没来得及掸一下,就走上前笑着向她说道:我来吧!便一口气帮她足足拎了四五桶水。
可她由于心里满是怨气,谢谢都没说一声,只丢下一句话:这井真差劲儿。我迟早得离开这鬼地方。便走了。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周围树上已是蝉声四起,供托着大院里围坐在井边摇着蒲扇聊夭说地的人们,显得热闹非凡。 昨儿,女儿怕我退休后寂寞,送来了一部彩电,20时的。来,我搬出来大家瞧瞧.别了,搬来搬去的,会弄坏的。怕什么?有福共享嘛。好,老李,那咱们就瞧瞧。好呢,我也去买一台,我那个黑白的早就想换了。一会儿,彩电就被放在了院子中。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聊得更开心了。 咦,刘老师呢?也叫她来看看吧!好啊.但是,从那丝毫没有动静的门缝里,回答却是我忙着呢,哪有时间跟你们聊天。井边的人们沉寂了下去。哼,有什么了不起,总瞧不起人,亏得老李还总惦记着她呢。
邻居小陈低声怨道,算了,算了.教师都挺忙的。大家也都是邻居,就包涵着点吧。李伯劝解着。也许是因为大杂院里的人性情一向比较开朗的缘故,不一会儿,笑声又飘扬起来了。 又一夜,当人们即将入睡的时候,李伯像往常一样去锁院门。唉呀!刘老师家着火了!四邻闻声都从房里奔了出来。 我先去叫救火龙! 不行,来不及了。 她家门锁着,家里没有人,怎么办呢? 撞吧 行吗? 大家都好像没了主意,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快别争了,我来撞门,你们大家赶快提水!还是老李阅历广,临危不乱。在他的带领下,人们都各自有条不紊地投入了救火中。从井边到刘老师家站成了一条直线,一桶桶水被迅速扑进了熏得人睁不开眼的烈焰中。老李站在第一个,他的两腿有些发抖,但立刻又挺直了腰杆,惟恐被人察觉。 没多少功夫,火被扑灭了。
这时,刘老师也闻讯赶了回来。看看大热天里,大伙被烟熏得发黑的脸,她的无限惭愧涌上心头,第一次由衷地说了一声:谢谢,谢谢大家! 后来才知道,是刘老师把未燃尽的煤基放在旧漆桶里,才引起了那场火。丫 不久以后,在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刘老师工作的中学新盖了教师宿舍,她也分到了一套新房子。 这天,当大院的人又坐在井边聊天说地的时候,她第一次放下手中的作业本,走到井边纳凉处,大家顿时又都静了下来,睁大眼睛惊奇地望着她。 明天,我就要搬家了,我真舍不得大家,还有这口井,她首先开了口,谢谢你们这半年来给我的照顾。听她这一说,气氛顿时又活跃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