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味道渐行渐远,一叶知秋。刚刚还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转眼又到了“五谷丰登丰收年,农夫心里比蜜甜”的秋分时节。
东汉.许慎《说文》中:秋,禾谷熟也。而我却自以为是地认为:“禾”苗孕育了一夏,汲取天地间“火”一般的激情,丰腴饱满得几乎要撑破身子。细心照料庄稼的农人,这个时候怎能不喜上眉梢,亲切地把秋天成熟的庄稼唤作“秋”?
风和日丽,瓜果满枝头。且让秋风将思绪带回儿时的光阴吧?最先嗅到瓜果香味的一定是馋嘴的孩子们。放学后借着拔猪草的名义,悄悄溜进果园,麻利上树,把大大的橘子、柚子放在临时兜兜里,或者互相合作,一个上树,一个蹲守,还有的翘首观望,预防看守园子的大人突然造访。然后迅速将果实藏到篮子中,就算大功告成了。当然因为攀爬划破手脚,被蚊虫叮咬也是常有的事,可是比起即将到来的美味,这些都不算什么。
其实孩子们的这些小伎俩,是瞒不过村里的大人们的。只不过淳朴善良的农人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却依然能够理解和包容正在长个儿的孩子们的这些小恶作剧。
秋高气爽,庄稼成熟了。广阔的田野是孩子们永恒的天地,小伙伴们拾柴火,支起粗糙的炉灶,秋天的田野瞬间升腾一股炊烟,孩子们围绕篝火游戏笑闹。这期间,有等待煨番薯出炉的欢欣,有对烤玉米的垂涎,更有对前面那片甘蔗地的向往……噼噼啪啪的烧毛豆声清脆悦耳,此起彼伏。我们一天一个花样,变着法儿,不亦乐乎,大快朵颐。舌尖上的美味彻底俘虏了这群半大的孩子。说来好笑,孩子们在销毁“作案现场”,却总是忘记洗净双手,忘记嘴角还挂着黑胡茬和玉米须,正是“肚饱不怕面乌”呢。一进家门,全写脸上了,啥也别说,连大人看了也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捉泥鳅又是另一番趣味了。秋收后,裸落的田埂上露出一个个小洞,那便是泥鳅的巢穴。小伙伴的腰边系上小篾篓,半蹲着仔细寻找鳅洞,一旦发现目标,小指迅速插入,其它的手指顺势翻动泥巴,沿着泥鳅的活动路线,穷追不舍,直捣黄龙,肥美的小东西正躺在那儿。就算它平时再灵活,此时也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一条,两条,三条……腰边的篾篓越来越沉,看来即将有一顿丰盛的泥鳅宴呢!天色渐晚,伙伴们相约回家,一路上互相掂量篾篓的重量,想象着泥鳅滚豆腐、紫苏泥鳅、泥鳅干炒的鲜香,真是美妙至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辛苦一年的乡民喜获丰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尝新米,是浙西南农村的传统习俗。一大早家家户户开始制作传统食物,置备新米饭,打米?@,磨豆腐,宰土猪……这是庆贺丰收,更是慰劳自己,是互相赠与,也是祈福来年。一敬天地神灵,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敬耕牛,因为老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三敬家族长辈。孝敬父母,长幼有序,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后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尝劳动的果实,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尝新米的习俗汇聚了人们对这座山、这片水、这块田的情感寄托,在品用美食的同时也享受了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食物从匮乏到富足;走过春夏秋冬,我们长大、变老、甚至逝去……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不同的秋色陪伴左右,存储着秋的记忆,于自然中寻味,精酿出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