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把阴阳会合,天地冲合称之为“太和”。而太和山,正因其神秘莫测而著称。唐宋之问在《游陆浑南山》中“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曾描写中太和美景。东汉马道士、魏晋严规曾在此山修炼成仙。明都御史陈斐遂购摘星楼别业,以寄远眺。加之过去交通不便,南北交流、东西互往多要过伏牛山。便生伏牛山七十二曼,八十四庵。而车村则为通长安和洛阳之要塞,北魏乃建太和城,以作拱卫首都洛阳之屏障,后毁于战火。
生于太和城,长于太和山。每每仰望此山,守望此城,敬畏而然,崇敬油生。
乙亥秋,三五同学,不远千里,高铁、火车、汽车,辗转山中。
秋意未深、云气已薄,层层深绿已有斑驳浅红。夕阳西下、斜晖尽染,袅袅炊烟已有丝丝寒意。山路崎岖,群岭逶迤、车轮辗碎了阳光。夜幕下,惧意起。忽见,灯火通明、柴门犬吠,乃至山中幽居。饭后俱醉。别后离愁、聚时欢畅、忆昔懵懂、陈往痛快,一醉泯所有。或饮或吐、或歌或诉、或奔或拥、或笑或泣,随山泉而欢,遇山风而逝,酣畅淋漓、酣嬉淋漓。
鸟虫唤梦,乃登太和。离牛庄、过后湖、至小苇园。途中,山果奇花、名木异草、野菇草药,侵道而生、沿路而长、蓠落疏疏,日已过午。迷途而返,药路而攀,数间便至太和极顶摘星楼。铁塔安在,小庙无踪、层峦迭峰、薄雾缥缈。危坐于岩,松风习习、涛声阵阵、白云悠悠、村镇点点、神清气爽。身心于景、身心予境、身心欲静、身心愈净。
而这或许便是攀登的意义,经历艰难险阻、疑惑迷途、坚定方向、峰回路转之后,才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这或许便是相聚的意义,经历爱别离苦、俗世磨折、依然坚信,柳暗花明之后,才能体会到相聚之美。
秋深,情深,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