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木》中记载:“槚,苦荼也。”“荼”即“茶”,这是茶的根之所在。
陆羽所著《茶经》中亦称,唐以前,茶有荼、檟、蔎、茗、荈等名称。可如今,除少数人偶尔还会唤“茶”为“茗”外,“茶”字已成了大多数人从那抹碧绿中嗅到的唯一一个字。
初识“茶”,缘于一次美丽的邂逅。慵懒的午后,阳光正好,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家中悄然蔓延开来。循香而往,所见却不过几片在玻璃杯中浮浮沉沉的绿叶。又凑近细嗅,方才确认了这一点绿色便是清香的来源。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每再见那碧叶,都如见老友般欢喜,对那微微涌动的碧绿的水波也是喜爱得不得了。一尝是苦,二呡有甜,三品唯淡。每当舌尖触碰到那清香,整个人便如春风拂面,心旷神怡,所有的不快都驱逐到了天外。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碧叶名为“茶叶”,而那“碧波”则名为“茶”。毫无疑问,对茶有着深爱的我,在第一次见到“茶”字后,就将其深刻于心中。
随着我年龄渐长,对于“茶”字的爱,不再仅仅停留于茶叶与茶,其音、其形、其义,使我对它的热爱渐深。
读“茶”,虽未能真正品尝到那抹碧绿,却仍觉口齿留香,也许这就是其音和其形的魅力所在罢。而每当见到这个颇有自然之味的汉字时,亦在不知不觉间被品茶时的那种舒缓而从容的气息所包围,思绪也会回到我与它初识的那天。
写茶渐多,读茶渐频,品茶渐慢,于那一个小小的方块字中我寻觅到了更多。一草、一人、一木,人在草木间,这不正是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与静谧吗?试想,一个绮年玉貌的女孩,在草木间蹦跑嬉笑,与蟋蟀为伴,与生机相拥;再试想一位眉清目秀的书生,在山林间吟诗作画,与虫鸟为友,与闲适相逢,这恐怕称得上生活最美的模样罢。原来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将“侣草叶而友树叶”的哲理蕴含在“茶”字当中,只是如今的我们视而不见,即使看见了也不为其所动。
但古时的人们却恰恰相反,他们爱“茶”字,爱喝茶,更爱“茶”中所珍藏的那份与自然共处,与从容同行的人生态度。“对座细论文,烹茶香胜酒”,茶壶里汩汩有声,这是陈志岁与友人边论文辞,边品茶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屋中淡淡飘香,这是纳兰性德追忆旧时与妻子饮茶为乐,以至于乐得茶香满室。“茶。香叶,嫩芽……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烹茶,饮茶,元稹在诗中道尽了对茶的热爱,也道出了他对如茶一般恬静淡雅的生活的追求。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将茶视为一种生活美学,并将自己由衷而真挚的热爱寄予于其间,赋予了“茶”字更多的注解。
我想起了王开岭的那句话,“多闻草木少识人”,“茶”字的真谛恐怕就在这里罢。
常留“茶”字在心头,也不忘常存“茶”之清净淡雅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