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绑架的作文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绑架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绑架的作文(1):
在英国,一位19岁的少女史密斯在吃午餐时将一根薯条喂给了一只鸽子,在喂完鸽子后,却因乱扔垃圾而被要求缴纳25英镑的罚款,在拒绝缴纳之后,她居然收到了一张法律的传票。这种喂鸽子的爱心行为,我有话要说。
起初,当我看完这篇报道后,有点为小女孩打抱不平,就像那小女孩说的,喂薯条给鸽子只是一个善举,并且鸽子也吃完了,哪里又有留下垃圾呢?可当我思考了一阵之后,我认为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并且对工作人员惩罚的行为表示赞同。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在当地,乱扔垃圾是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当然,喂鸽子的确符合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点,但是如果工作人员对小女孩的行为置之不理,这会对周围的市民带来什么影响?有可能小孩子见到了,就会经常用零食去喂鸽子,这会给当地环境造成多大污染!无规矩就不成方圆,既然制定了法律,就要以法律为底线,一旦越过了它,就一定要受罚,就好比一个火炉,用手去触碰了,一定会被烧伤,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法制的社会。只有对这小女孩的喂食行为作出处罚,人们才能意识到法律并不是摆设,不给人们又以身试法的念头,可能会有人认为,罚小女孩的款,是不人道的行为,是一点人情也不讲的行为!但是,就是因为这种严格,英国的街道才格外的干净!另外,就当鸽子吃完薯条了,地面没留下垃圾,可你能保证鸽子能吃完随后前来投食的人们的食物吗?又能保证这些食物对鸽子来说是没有伤害的吗?我相信这些鸽子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饲养它们的,不会饿肚子,鸽子只是用来人们欣赏,给这个城市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我们最好就是远观而不近玩,不触碰法律,以此来保护鸽子!
在我认为,像这样乱投食的行为,在法律不允许的前提下,是应该接受处罚的,做一个示范,同时也是警惕的啥作用!爱心不能是违法的挡箭牌!
【精选】绑架的作文(2):
唉,这事还得从昨天说起。哇哦!我的《福尔摩斯全集》!我激动的话差点儿都说不出来。老妈在一旁得意地说:怎么样?这个礼物不错吧?感谢老妈,我太爱你了!我连忙抱住了老妈。嗯,这句话还顺耳点儿。老妈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走了。我连忙打开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九点五十五,我睡觉的时间到了。再看一会儿吧,我对自己说道。突然眼前一黑,快睡觉!耳边同时传来一声妈妈的狮子吼。漂亮的老妈,我求你了,再让我看一会儿!我一脸媚笑。看看时间,你还要不要长个子了?我转头看了一下时间,就立刻泄了气:知知道了,好吧。
躺在床上,我把书上的内容想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篇我只看到一半:福尔摩斯到底死了没有?那个坏人是否会被抓住这个问题我想了几百遍。唉,看来我只能明天去学校里看了。我在床上无奈地想。
上数学课时,我心里痒痒了,非要把《福尔摩斯全集》看完不可。我偷偷地把书拿出来,往讲台上的数学老师瞄了几眼,数学老师正陶醉在讲课的天堂中呢。OK,绝对安全!我可以在下面专注地看着书了:福尔摩斯真厉害,竟然抓到了这个狡猾的罪犯。哇哦!福尔摩斯竟然救了这个大官的儿子!福尔摩斯忽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桌的手伸到了我书这边。去去去,我还没看完呢,不要影响我。我不耐烦地说。但当我一转头,脸色惨白一原来是数学老师!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唉,就这样,我的福尔摩斯被数学老师给绑架了。不行!我得想办法去营救他。福尔摩斯救的大官的儿子会帮助他吗?最后福尔摩斯能够脱险吗?
【精选】绑架的作文(3):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遵守规则,校规也好,家规也罢,甚至每年开学都要背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规则构成了社会规则。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所谓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学的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句话。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但同时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眼里只有规则制度。而这是因为你们从道德出发,包含着你们对这个学生的同情,你们的重点在于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考虑恐怕是完全相反的。这个学生他违反规定偷偷把图书带出了图书馆,幸运的是图书馆遇到了火灾,火灾给他出了一道题,而他选择了道德。如果校长也选择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他,那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像这个学生一样违反规则,偷偷将图书带出图书馆呢?
退一步讲,假如当时校长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了这位学生,告诉他下不为例。其他学生会不会产生他偷书了,但他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校长原谅他了,那我偷偷把书带出去也无妨,顶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为例,反正校长会原谅我的这种想法?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的道德,所谓的近人情也将把哈佛大学毁于一旦。
在警察、律师等这些职场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法律条文正是由成千上万条小规则组成的,间接在说规则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淮南子曾说过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马迁也曾说过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既然这个学生已经做出了违反规则的行为那他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他该面对的是残酷的规则,而不是所谓的道德、人情。
在我们的成长中,耳朵听过多少次的下不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为例了吗?事实证明没有,没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宽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以为意。所以规则制度高于一切,让下不为例走开。
理想的社会应是道德与规则是并存的。规则划出了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但这不意味着要用道德绑架规则。
【精选】绑架的作文(4):
天津港爆炸事件牵动人心,而事后马云被逼捐同样令人唏嘘。如今道德绑架比比皆是,以道德的名义胁迫他人,便不再是正义。道德,从来都只是用来律己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马云参加公益活动,是其自身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不参加,别人无可厚非。参加公益活动不是法定义务,最多算是道德上的升华。由此看来,道德绑架实在是无理取闹。
很多人以缺乏界限感来解释道德绑架这一行为,不懂尊重他人的生活和选择。也有人认为道德绑架的人是圣母,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错了方式。但直击道德绑架后的真实心理,是缺乏者对拥有者的妒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裹上的糖衣。一个向上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恶意肆意传播。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首先树立好自己的是非观,谨慎参与,不盲从。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然后才能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在自身都不能做好的情况下何能督促他人?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再言道德绑架非一人之举,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有人作祟,却无人响应,这种恶意自然寸步难行。
自古常言,经天纬地。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矩和道理。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以法制国,以法治人。当道德强行升到治人的高度时,自然是破规逾矩,有违经纬之事。
古有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隐士拒唐尧。道德自然不可一跃齐身法律之位来治人。外有苏格拉底陶片放逐,内有药家鑫判以死刑。可见,道德如果出了规,秩序必然会荡然无存。
马云捐与不捐,全凭其自身意志。捐是份心意,不捐也是合理,轮不到道德制裁。把握好法律这条线,剩下的凭心而行。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吧。
拒绝道德绑架,以身作则,请勿越俎代庖!
【精选】绑架的作文(5):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识不全却可以用它去弥补;但是如果你没有它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的一种修养。但是如果你强行让别人有道德的话,那你同样遭人唾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铁的时候。一个老爷爷上了地铁,见没有人给他让座,竟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年轻人,太没素质了,见到老人也不知道让座吗?车厢里并没有人回答。没想到老人更加变本加厉,直接用拐杖指着一个年轻人就是一顿骂:你这么健壮的小伙子,站一会又不会碍着你,难道你的父母没有教过你要尊老爱幼吗?
那个年轻人实在忍不住了,对老人说:大爷,现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让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没有人下车,若有,您便坐,若没有,您也不能强求别人给您让座。毕竟帮您是情分,不帮您是本分。大爷听到这话,气得不行,但其他年轻人似乎很赞成这种说法,一时间,谁也没有站起来让座,而那老人也气氛的往其他车厢走去。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类人,他们强求别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车上强行让座,强行捐款,发奖学金时强行让别人请客等等。他们要求别人要有道德,可我觉得他们才是最没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个人的修养,可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让出梨,而是被家人强行让出的话,那他的内心会怎样?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但如果建立在强行的基础上,那么这个让人强行让人讲道德的人最没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