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国学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1):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比如书法、古诗、国画和经典文学等。《论语》教我们做人正直磊落,《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大学》教导我们格物致知
我最喜欢经典文学,它里面有非常多的分支,比如:医学中的黄帝内经,诗词中的唐诗、宋词、元曲。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我和经典的故事吧!
我从小就不喜欢看书,妈妈经常逼我背唐诗宋词,我特别不乐意!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好好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我不耐烦地答应了,可拿着书本翻了几页,就玩起了iPad游戏,根本没认真复习。第二天,我拿到卷子就有好几句诗不会默写。情急之下,我想起了《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从此,我对经典的看法大大地改变了!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亲爱的吴老师的功劳。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给我们上国学经典课,慢慢引导我们,让我们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国学知识。看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我知道了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渐渐地我爱上了国学经典。
现在的我会时不时地蹦出几句诗词,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哈哈,我现在也是有内涵的人了!《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国学经典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会我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让我受益终生。
【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四(1)班的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既清脆,又响亮,让我们打开四(1)班的大门,去看看他们是怎样读国学经典的!
瞧,他们双手捧着书,正在读古文呢,我真羡慕他们,读的那么好、那么流利,据说,是用陈琴歌诀乐的读法读的呢!接下来可就有好戏看了,他们要摆擂台了。彭老师叫了位同学当擂主,那位同学大大方方地走上台,看似胸有成竹。攻擂的是一名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走起路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也很自信。他们挑战的内容是《师说》片段,内容有些绕口,很难。随着老师打的节奏,读了起来。两个人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还很流利,临近完美啊。我还没有听够,第一轮就结束了,还真难分出高低。他们俩又分为一组,成为了擂主,又点了五位同学当攻擂,2对5,哇,这下可激烈了,到底是以多胜少呢,还是以少胜多呢,我的心怦怦跳得特快,就跟他们的朗读声一样。分晓结果的时刻到了,可是又出现了平局。只能让台上七位同学为一组,与台下的同学进行PK,爱子曰声音是多么的整齐,就像一个人在说话似的!哎,估计这一局又会是平手,双方都读得那么好。果然,不出我所料,又是平局。
时间差不多了,我也要回自己班上课了。真希望有一天能与四(1)班的国学大师们一起向国学进攻,加油!
【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3):
儿时,妈妈常常在我耳边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上学了,老师又教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新华书店,参加了国学讲座,我深有感触。
9岁的我,性格开朗,但有时候会有些任性,会有些小脾气。记得有一次,到了午饭时间,我在观看最喜欢的综艺节目《黄金100秒》,妈妈喊我去吃饭,我装作没听见,没有搭理她。妈妈很生气,走到我跟前把电视关了,我对她大吼起来,赌气就是不吃饭。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让我明白了:之前的任性、发脾气,是错误的。当我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责备时,应该虚心接受,不要强词夺理。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
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学习语文时,我也很自信。因为一向成绩优秀的我,认为没有什么难得倒我。但却有一次语文测试,我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整个一题,都因为自己的大意,丢失了全部分数。当看到这样的成绩时,真不敢相信。原来,审题很重要,不能轻视任何一种类型的题目,它使我很自责。当我读到《论语》中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在学习中,一味地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不能合理地运用书本中的知识,学习不仅要实实在在,还要不断思考、钻研。做个学习的小主人,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而是有趣的,积极的。
其实,经典的诗句总是在不断启迪着我,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懂得珍惜友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懂得珍惜粮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要珍惜时光;一日之师,终生为父。它教会我要尊重师长。中国文学真是博大精深,它不断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伴随我成长。它就像一盏指明灯,照亮着前行的路,我也会与它相伴,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4):
2011年春,春秋先生到武汉。他在北方讲国学,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传播。既有武汉之行,我就带他往古琴台走一回,又请他到我们的讲堂作一次演讲。他的主题,大致是“人的属性与选择”,要把《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和古希腊、古印度的人之愚昧、功利、智慧、灵性等“四种属性”贯穿起来,从而为困惑、焦灼的现代心灵指点迷津。说到底,他议论的是“终极问题”,借鉴的是远古经典,针对的是天地、生命、人性的本质。这一类命题,让人听懂不容易,更不用说留下活泼、鲜明的印痕。也正因如此,许多类似的课堂,犹如阳春白雪,和者寥寥。然而,春秋却使他玄奥的议论,在这里得到立体的包装与烘托,以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时爆起。我和大家一样,惊奇、兴奋、颇受震撼。冷静一想,则知他的奥妙,在于有效使用了“道具”,国学之“理”因道具之“物”的烘托,便似生出了翅膀,迸出了五彩。道具之一,是他的服饰。听众都是现代人,现代人的着装很“现代”,是我们天天都见得着的西装、休闲装、春秋裙之类。他却穿一身汉服,是精心设计、量身订做的那种,宽袍大袖,衣袂飘飘,色彩沉静而绚烂。才一出场,“眼球效应”就产生:汉服与他浪漫诗人、深沉哲人的气质搭配,听众便不约而同发出“玉树临风”的惊叹。他也就从汉服的形制与内涵讲起,渐渐引入国学的主题。道具之二,是他的天幕。他用投影仪投出一幅幅古典画面,画面追随他的演讲内容而不断发生变化,每一幅画本身,即已美仑美奂。天幕和他演讲的内容可以直接相关,也可以毫无关联。不过,它却必要起到丰富背景、渲染气氛的效果。即使人们一时听不懂他的某些言语,也至少可以静静欣赏他的背景,并借以估摸、猜度这些画面背后的用意。而这一切,正是他精心的设计与期待。道具之三,是他的歌声。他并不是天才的歌唱家,也不曾进行过专业训练;何况他的演讲,并非一定需要歌声辅助。但他前后三次唱起歌。歌词是他自己写的,旋律是他自己谱的,唱法是他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唱法。因为歌词的内容与他所要表达的理念相关,歌词又投射到了粉墙,人人都可以看得清楚、明白;因为旋律与唱法,决无后天雕琢、矫饰的痕迹,完全渗透了他真诚的情意与善良、大美的心态——他稚拙而浑厚的歌声,便使听众动容、拭泪,不由自主的敲击节拍。还有其他它一些道具,比如腰带上的一块玉佩,象征了君子的气节与质地;比如右手的一支笔,不仅在空中挥舞出各种优雅、阳刚的曲线,也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幅形象、立体的图案。各类“道具”一经组合,便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将他和他的国学烘托出一种纯净、高贵、典雅的氛围。演讲过后,也许人们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却一定记得住这些“道具”,以及它们和一个国学主题的密切关联。作文须言之有“物”。“物”既成为作文表达的中心对象,就一定要使它“特异”。使物“特异”的途径之一,就是我们已经提到的,给它一个非常的背景。途径之二,就是我们要在这里强调的,让它得到立体的烘托。在记叙性作文里,中心“物”不能孤零零的存在。它须有众多“道具”,也就是和其他一些“物”发生着联系、产生着故事,它才能够丰满、鲜活起来。有一个成语叫“众星捧月”,有一句俗语叫“红花尚须绿叶扶”,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作为主体之“物”,如果没有次要之“物”的烘托,即使它有独异的特征,它的光彩也将黯然失色。即如春秋和他的国学演讲,其“理”虽是抽象、高深、不直观,但一经汉服、天幕、歌声、美玉等“物”的烘托,“理”就感性、通俗、生动起来,其“人”也就亮丽许多。【推荐】国学的作文素材(5):
伴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过去了,我们跨进新的一年猴年,又迎来了新学期。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学校用金钥匙为我们开启了新知识的大门。
新学期、新起点、新气象,我们的国学诵读课也换上了新装,为了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国学,我们的国学诵读课安排在了大课间活动中,大课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国学诵读课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三字经》、《弟子规》换为了《新三字经》。
为什么要传承国学文化呢?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现在我们手中捧得这本《新三字经》,是一部人人能看的懂的三字经、是一部符合时代精神的三字经、是一部尊重中国传统道德的三字经。听!国学老师张老师、邵老师带领同学们的诵读: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我们在朗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看,我读懂的东西还不少吧!《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