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小吃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它可是我的真实写照啊!本人除了吃以外并无其他爱好,因此被爸妈认证为小吃货。
我最引以为豪的便是那三宝:一双千里眼,无论东西在屋子的哪个角落,都无法逃脱;一个顺风鼻,不管从哪里飘来的香味,我都能准确地判断出这是何种零食;一张八戒嘴,嘴型不大,但吞起东西来可不含糊,只闻其声,不见其物。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东灶港吃海鲜。刚一到店,我快步疾飞,第一个冲上了位置,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便已做好了准备:摆开餐布,撕开包装,放好碗、杯,左手拿勺,右手抓筷,这一切竟是如此自然。那一连串完整、连贯的动作让他们两人目瞪口呆,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孩子啊,如果平时你做作业有这一半的速度,我就谢天谢地了!这老妈,又开始说教了。不管了,现在吃最重要,我就随便她唠叨几句吧,只要不影响我吃就可以了。此时的我两耳不闻爸妈语,两眼只盯眼前门。
哇,门开了,我眼前一亮,只见服务员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海鲜大餐缓缓而入。我全身细胞都活跃了起来,整颗心为了眼前的食物狂跳不止,不由自主地拽着筷子站了起来,还没等菜入桌,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起了一条可怜的鱼,等妈妈拿起手机想习惯性地拍美照时,那鱼早已不见踪影。爸爸妈妈看着缺了一角的眼前物,只是无奈地对视一眼,哭笑不得。
他们慢条斯理地吃着,还有说有笑,可我好像并没有遗传到他们的这一基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马不停蹄地粉碎着餐盆里的美味。说实话,我居然没怎么品出这些佳肴的味道,都怪我吃得太快,狼吞虎咽的,估计是属章鱼的。一会儿功夫,我的肚子圆鼓鼓了。再看那盆海鲜,除了汤水、残渣,再也找不到一点食物了。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小子,我还没吃饱呢,下次吃东西不带你出来了,都钻你一个人的肚子了!
这就是我,一个爱吃、会吃、能吃的小男孩,如果你们有什么好吃的,可别忘了和我分享哦!
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2):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那永远是一缕不可消散的乡情,是一剂不可缺少的提神药。
现在我就来介绍一道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刀削面吧!
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我爷爷就会做刀削面,不仅味美,而且艺绝!
记得每次寒假或是暑假,在家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爷爷,给我来碗刀削面吧!我又想念那个味道了。
每次爷爷做刀削面,我都会仔细的在一旁看着。这不,爷爷又开始啦:
首先,爷爷先和面。他拿出来一个盆,倒入一些面,然后少量多次的往里面加水,并搅拌均匀,开始揉了,只见他的身体一上一下,有节奏地按压着,看起来很是娴熟,很快,先前散散的面就被他和成有形状的面团了,随后,只见他往面团上面盖了一层布,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大了,好多人做不好刀削面就是因为面的柔韧度把握不好。
接下来,只见爷爷拿出来一个大锅,往里面加了一些水,把锅放在火上面,等水烧开;同时去拿来鸡蛋,青菜,土豆,西红柿来,把它们洗干净,切好备用。这就是统筹的方法,我在校学过的,没想到这早已是爷爷的生活经验了。
然后,爷爷最潇洒的动作削面开始了!我总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刻也不敢松懈。那动作简直就是杂技演员在表演,爷爷往头上面铺了一层布,然后把刚刚和好的面团拿起来放在头顶,拿出削刀来在头顶上一下一下的划来划去,这些面片一个个都擦出了完美的弧线,掉进了锅里,他还不时的转动方向。每当这时我都会啧啧称赞,笑着说着爷爷帅呆了!
最后,不用说是炒面了。早已准备好的菜,一个一个的倒进锅里面,呲拉一声,爷爷就叮叮当当的翻炒起来,随之而来的一阵阵香味儿,霸占了我整个鼻子,甚至我整个身体,嘿嘿嘿!
虽然说已经吃过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夹起几根面条来,送到嘴里,经过在汤汁里面的浸泡,刀削面又香又有弹性,习惯性的加上一些山西老陈醋,酸酸的,美味极了!
这个味道是我永远都怀念的,是其它美味无法替代的,这浓厚的香味,时时刻刻都在牵着我的魂,让我无法自拔,教我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3):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在董里,那里家家户户都会做芋饺,而且十分美味,让人欲罢不能!今年过年,我有幸亲自做了一回,真是大开眼界啊!
外婆准备了许多食材,就这些准备就要花上30分钟左右。有包皮的薯粉,野生的小芹菜,新鲜的猪肉,还有刚蒸好的芋艿,再加上一点盐和味精。把芋艿和薯粉合二为一,揉的天衣无缝。之后,就把小芹菜和猪肉一起切得粉碎,越碎越好,因为这样吃的时候会比较合口一点。所有食材准备好后,撒上一点盐和味精,再搅拌一下。就这食材的香味就把人给迷倒了!
准备好了所有食材,就可以上功夫了。我洗好手,拿了一团芋艿粉,先把它搓圆,这样它就不会有很多皱纹啦!铺开之后,用筷子弄一点配料,再把这小东西折成三个角就行了!不过,你以为这么容易啊。这三个角它才不会让你轻易的折呢!要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的折。这样才会更美观,吃起来也会心情倍儿爽!也是我没用,根本做不好,做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堪入目啊!
既然美观没有啦,那味道可就不能落下。一个个芋饺开始泡澡了。煮好的热水,足够让芋饺们把自己洗个干净了!把芋饺放下去之后,在撒点葱花,是提味的。快熟的时候可以选择放酱油或盐。过几分钟,就可以捞上来了。色香味虽然缺了色,但主要还是味道嘛!
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既甜又爽。都不舍得吃了。我拿起调羹,找了一个美观相对好的,慢慢放进嘴里:哇!顿时,我整个人都漂浮起来了。这简直比山珍海味还要更胜一筹啊!我细细嚼着第一个芋饺,陶醉其中。吃完了,仿佛嘴里还有芋饺,那味道在嘴里来回旋转着。我都不敢张嘴,生怕它逃走了!
后来我了解到芋饺的来源是南迁的北方人发明的。他们因地制宜,将当地的特产芋艿和蕃薯,用北方人包饺子的做法和吃法,创造性地发明了这个小吃。之后当芋艿和蕃薯粉揉合在一起时,便诞生了这一道美味,流传至今。
我真感谢南迁的北方人,正因为他们,我才能尝到这种天底下最美味的美味芋饺。下次有幸我一定会再亲自做一回,让我再享受一次陶醉的感觉吧!
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4):
你好,我硬硬的,白白的,煮了过后变得有点儿透明的,软软的,知道我是谁吗?哈哈!不知道了吧!我就是传说中会变身的糯米。
我有三个好朋友,它们可以让我变成三大炮,他们分别是黄豆粉,红糖汁和芝麻。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先一起泡了个澡,干干净净地进入一口锅里热身。热身前,主人会往大锅里浇点水让我们补充水分。完毕过后,我们会变得很黏很胖,稍微有些透明。接下来我们又会被放进一个木盆里,经过主人恨恨地捶打,我们的身体变成了一摊不明物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叫它糯米糊。
我变成糯米糊的同时,主人也炒好了黄豆粉,热好了红糖。我们的身体在捶打时冷却了下来,所以我又一次被放进锅里。锅下的火势很小,我们被一个白色的小棉被盖着加热。白色小被有两个作用:既可以不让热量散发,又可以防止灰尘进入。
主人取出一些糯米糊放在手心,一个个地揉成团,揉了三个,多余的放回锅。然后,主人把我们一个个扔向一块木板,木板上摆着几个两两相叠的铜盘,碰撞间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我们又弹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到装有黄豆粉的簸箕里,均匀地沾上了黄豆粉。
最后,一位阿姨又把黄金糯米团夹到了一个小纸碗里,撒上芝麻,淋上红糖汁。阿姨又在我们身上插上了一个牙签,一个小团子大叫:啊!我的屁股!
但是三大炮的使命还未完成。因为我们是美食嘛!一定会被卖出去,供大家品尝。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小姑娘。小女孩闻了闻我们诱人的香味儿,说:老板,光味儿闻着都让人赞不绝口!我买了!小女孩刚付完钱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小女孩先舔光了我身上的黄豆粉和红糖,再咬上一大口,就沉浸在了糯米、黄豆粉和红糖的合体中,啊真舍不得咽下去了,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了。她意犹未尽,又吃了一碗才心满意足。
对了,在锦里可以找到我哦。成都名小吃三大炮,绝对名不虚传。
作文素材推荐:小吃的作文大全(5):
你要问我喜欢什么,那一定是小吃。
我们这儿的小吃可多了,烤冷面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从色泽上还是味道上,它在我心中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从外表上看,它的面上覆着一层薄薄的鸡蛋,蛋与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像白里透黄的月亮被切成了方块一般。面中的洋葱十分饱满,像是喝足了水似的,水头十足。如果加了火腿肠,那就会产生神奇美味,若将面、洋葱、肠叉在一起,一口咬下去,面的嚼劲再加上肠的弹劲,与洋葱爆出来的汁液汇合,油而不腻,咸而不齁,满满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当然臭豆腐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对它的气味感到十分厌恶,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我说臭豆腐不可味量。不吃一下,怎么会知道它的味道如何呢?从外形看,它如崎岖的山脉一般,表面凹凸不平,如同一个抹平了尖刺的缩小版的榴莲。它的味道像榴莲一样,闻着臭,吃着香。咬下去,丰富的汁水就溢出来了。不过,这些鲜美的汁水里,微微有一点甜香味呢,使得这油炸臭豆腐异常好吃。
还有煎饼馃子。这可是中国小吃的代表作,据说都火到国外去了呢,我们岂有不吃之理?煎饼馃子就是一个类似于煎饼卷大葱一类的食物,可是,将它打开的话,你就会被里面的配料所惊呆:绿的生菜、红的火腿肠、黄的鸡蛋、棕的炸面筋、白绿相间的香葱真是应有尽有,想在饼里面包什么就包什么。在已经煎熟了的饼上抹上独特的酱汁,味道格外诱人。煎饼馃子里的生菜一片一片的,碧绿鲜嫩,显得清爽怡人。火腿肠的肠衣被烤爆了,与里面的肉分离开,香喷喷的肉翻炸出来,油亮亮的。炸面筋就更不用说了,灿黄酥脆,甚至一碰它,就会发出嘎嘣、嘎嘣的声响。咬一口,炸面筋的酥脆与面皮的柔软一点也不冲突,再加上生菜叶的清爽和火腿肠的浓香,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真好吃!
世界之大,无吃不有。中国可是一个美食大国,每一个地方都有无数种小吃。每一种小吃都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人一吃就想起家乡。